梁国涛,男,1966年出生于湖北省荆门市,1988年毕业于武汉粮食工业学院(现雷竞技ray官网)粮食工程专业,1988年至1996年担任荆门面粉厂车间主 任、技术科长、荆龙食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1997年南下珠海,任南华天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8年创办珠海华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总经理至今。2010年开始兼任中国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通用事业部总工程师,2016年开始兼任中国海洋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成套事业部总工程师,2013年兼任 农业部国际合作中心国际合作项目顾问,2016年兼职国际粮食磋商组织(CGIAR)全球木薯产业链研究专家小组工作。
从米面油到生物发酵 历经30年的专业技术升级
梁国涛对粮食工程技术的热爱,源自于从小跟随父母在基层粮食企业的经历。1984年高考,以第一志愿进入武汉粮食工业学院。1988年毕业,正赶上荆门市面粉厂从瑞士布勒公司引进一条面粉生产线,有机会参与了设备安装调试,随后作为面粉车间主任在生产工作三年,经过一线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锻炼,积累了面粉厂设计建设的经验,为以后从事工厂设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1991年,荆门市面粉厂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成立技术科,由梁国涛负责带领几名技术人员开发专用面粉,1992-1993年先后开发出自发粉、面包粉、油条粉等专用面粉,梁国涛因此获得“湖北省技术革新能手”称号。1994年,荆门面粉厂引进“港龙饼干”品牌,梁国涛牵头成立荆龙食品有限公司,负责港龙系列高级饼干的生产和销售。1997年,在国企改制的大背景下,梁国涛到珠海加盟专业的粮食工程技术公司-南华天实业有限公司,开启职业的粮食工程设计建设生涯。
在南华天公司10年,他边干边学,先后主持和参与设计建设了6个现代化粮食储备库,两个面粉厂项目,承接了一个淀粉糖项目,并在越南设立办事处,拓展了东南亚木薯淀粉项目市场,专业范围从粮食收储及初级加工,拓展到淀粉、变性淀粉和淀粉糖等深加工领域。
2008年,应合作伙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生物化学家Aicardo教授及国际热带农业研究院(CIAT)木薯产业化科学家Bernardo教授提议,合作成立“珠海华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以淀粉质农作物为基础的深加工产业化前沿工程技术的研究,包括有机聚合物在粮食生化工程中的应用,淀粉质生物能源高效转化技术,其间还参与了Aicardo教授主持的农作物纤维素水解技术研究。科技领航协助华成公司成功进入国际农产品深加工工程市场,在东南亚、南美、非洲及东欧等市场崭露头角。2016年,华成公司开始与国内工业发酵菌种研究专家合作,进入生物发酵领域。生物工程是仅次于电子工程的产业,工业菌种号称生物发酵芯片,是下一轮生物发酵工程革命的核心,华成公司通过努力已储备可用于柠檬酸、赖氨酸及乳酸生产的全套技术。2020年联合中国热带作物研究院和母校一起申报科技部木薯粉开发项目,进行淀粉风味及粒度的研究。
从粮食的收纳储藏、初级加工到深加工,直至生物工程的技术升级,用了整整30年,这30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突出成就的关键30年。粮食行业技术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全盘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造,梁国涛及其团队与时俱进,追求技术进步的步伐从未停歇。
从配角到主角 工匠的历练
作为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员,他深知自身技术水平是开拓事业的根本。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国家花费大量外汇从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粮食加工工艺设备,梁国涛有机会参与其中,如鱼得水,获得了难得的锻炼机会。1988年毕业后十几年,先后参与了4个项目的引进建设,特别是1998年参与山东荷泽华瑞食品公司引进布勒公司全套面粉生产线,2002年参与中粮江西米业引进布勒公司大米生产线及乌拉圭蒸谷米生产技术。他本着“求真务实、卓越诚信”的信念,虚心学习,当好配角。其间整理技术笔记100多本,为以后的粮食工程项目设计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技术攻关20多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篇。在专业上的刻苦钻研,兼有工程建设和一线操作的经验,所以经他主持设计建设的30多个项目都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更接近用户的要求。
80年代中国粮食深加工装备技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可谓落差巨大,经过20年的引进消化吸收以后,差距逐步缩小,进入21世纪,全球粮食工程装备制造商开始加速向中国迁移,中国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投资步入快车道。特别是淀粉质原料深加工领域,中美占全球70%以上份额,而中国用了短短30年,就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商。虽然传统的米面初加工领域的装备技术还是欧美品牌的天下,但在精深加工领域,中国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机遇。从2000年开始,梁国涛带领其团队从木薯深加工入手,开发粮食深加工方面的业务,包括谷物和薯类等淀粉质原料的深加工,产品包括淀粉糖、酒精、有机酸、氨基酸等发酵制品。2008年,国家木薯产业体系在海南成立,应首席科学家李开绵教授邀请,华成公司作为唯一的企业参与国家木薯体系的建设。随后华成应邀加入南美、非洲及东南亚等主要的国际木薯组织,成为全球木薯行业最活跃的中国公司。
2010年,梁国涛兼任中国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通用事业部总工程师,开始主持大型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其中最具挑战的是2011年开始的南非Mabelle生物能源项目的基本设计的组织管理,项目的工艺技术包是由奥地利Vogelbusch公司提供,公用工程由中国广东轻工设计院承担,土建工程设计是当地分包商承担,设计监理公司来自西班牙,项目地点在南非自由州,而投资公司来自毛里求斯。100多个参与项目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分别来自5个国家,几乎包括所有肤色的人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操着五花八门的口音,协调管理难度可见一斑。最后项目设计得以圆满完成,证明在这种传统上都由西方管理者负责的复杂项目,中国人也完全可以胜任。
在专业领域多年的信息积累和项目开发实施经验,促成梁国涛的研究从单一的产品加工工艺技术拓展到更高层次的产业链领域,包括全球木薯产业链,玉米深加工产业链等,因此获得了参与一些国际产业链规划的机会,其中包括:2009年圭亚那政府木薯产业规划,2006~2012年尼日利亚政府木薯粉替代小麦粉(F20)计划,2013年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中心承担的英国基金开发乌干达木薯产业链计划。2009~2018年巴西木薯淀粉厂食品化改造。
2016年8月,梁国涛应邀赴哥伦比亚卡里参加国际粮食磋商组织(CGIAR)全球木薯产业链研究会,研究小组16名专家成员,大部分来自欧美发达国家,仅梁国涛一人来自亚洲。在会上,梁国涛所做的“中国木薯行业对全球木薯市场的影响”报告,成为几天会议的基础文件。会议主席在总结发言时说:梁先生阐述的内容的重要性,占了本次研讨会的70%,而其他15人的内容加起来占30%。得出这一结论的背景是全球木薯制品的贸易,80%是各木薯产出国与中国的贸易,中国在木薯产业基础理论及深加工领域的研究投资以及取得的成果,过去20年,超出全球本领域投资和产出总和的50%。正是这些强大的数据支撑使梁国涛的报告充满自信。话语权源于综合实力,在这种通常由西方列强制定游戏规则的场合,个人实力不值一提,没有祖国日益强大的实力作为坚强后盾,中国人根本不可能取得客场主角的地位。随着祖国综合国力的增强,需要千千万万个大国工匠勇敢地走出国门,攻城拔寨,为祖国发声,为国家谋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开拓国际市场 展示谷物深加工工程的中国力量
2000年~2001年,两次组织中国粮机协会成员单位赴越南河内及胡志明市参展,开始步入国际市场。2002年在胡志明市设立办事处,深入到越南及周边市场。
入市之初的市场开拓十分艰难,仅能承揽一些单机设备或小型项目设计供货,单笔合同额不过数万至十几万美元。
2008年成立华成公司后,调整了市场开拓思路,一是利用公司国际化的专家团队及朋友圈,在非洲、南美和东南亚建立本土的专家咨询团队,二是与国际知名的技术供应商(奥地利Vogelbusch)结成战略联盟,三是依托央企,积极参与政策性国际合作项目。思路的转变收效显著,2009年以后在东南亚、南美和非洲的业务即取得迅速增长,承揽的单个项目投资额也上升到数百万至数亿美元,以下是几个标志性项目:
2011年在巴西圣保罗州棕榈镇,帮助法国Tereos公司建成12万吨玉米深加工生产线,这也是中国企业帮助欧洲老牌食品原料公司在第三国建成的首个车间。
2014年与Vogelbusch合作在阿根廷Alejandro Roca建成Promaiz 15万吨生物乙醇生产线,其装备水平及消耗指标至今处于全球前列。
2012~2020年,为巴西Panana洲Indemil公司建成两条玉米淀粉生产线,两条变性淀粉生产线,一条麦芽糊精生产线,2018年成功承接Indemil年产2万吨柠檬酸交钥匙工程,2020年建成投产,这是南美洲首个本土企业投资的生物发酵项目,也是中国公司帮助国外投资人建成的首条柠檬酸生产线。Indemil也从年销售额几千万美元的小厂,发展成年销售额数亿美元的大型粮食深加工企业,其玉米加工能力仅次于嘉吉及宜瑞安,位居巴西前三位。
开拓国际市场20年,累计行程近两百万公里,足迹遍布46个国家和地区,从尼罗河上游地球上最贫困的非洲内陆到南美亚马逊原始雨林,从南非好望角到西亚里海之滨,梁国涛常常是一年长达9个月以上在路上,筑梦天下,践行着一个中国工匠的责任和担当。
【追忆母校】
在顺道街校区的4年,是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时光。最难忘的是两段受益一生的经历。
一是1985年被选拔进入英语强化培训班学习,先后有两名外教(Ms Emily和Linda)任教,一年之内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就取得突破。1986年武汉国际食品博览会,学校安排英语特训班的同学到会场兼职外商翻译,成功检验了特训班的成绩。毕业后几十年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要使用英语,没有当年的强化训练,不可能胜任这份工作。记得在1986年学校组织的英语演讲比赛上,以“Never Give Up”为题,成功获得第一名,这个命题也成为进入职场以后的座右铭。
二是在大学期间的学生干部工作,特别是3年级开始担任团委宣传部长期间,参与了对校报和广播台的管理,并组织了两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经历对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寄语母校】
学校这些年的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校友深受鼓舞。期待学校在尖端专业技术研究领域争取更多的投资机会,取得更多的技术突破,办成几个世界技术领先的专业,培养出自己的院士和各个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引领学校朝着世界一流学府的目标迈进。